新闻资讯
传统武术给人不能实战的印象
1949年以后,国家推崇套路,民国时靠真本事领一时风骚的武术家们在历次运动中饱受摧残,没受过打击的也都谨小慎微不敢收徒授业,以至于80年代以后传统武术出现了巨大断层,有真本事的老师傅们死的死、散的散,只剩下学院派的舞术文化大行其道,而武术真正的两个内涵:一是技击,二是修身,则日见其微,造成如今的武术日益被人诟病。
唐山孙氏拳一脉,源自孙公禄堂大弟子孙振川,孙振川同乡张书玉尽得其传,后在唐山开枝散叶。由于张玉书是地下党,48年跟随部队接管唐山,一直担任国家干部,所以能够不受影响地传播孙氏武学,才有如今唐山孙氏拳人丁兴旺的局面,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孙氏三拳的原始风貌。谈起张玉书,因其早年开罪军阀而隐于乡野,故武林中知道的不多。他曾单拳透牛肋、碎猪头,可见其内家功力。
吾16岁习武,先少林后八极,最终落于孙氏武学,于形意、太极、八卦三拳孜孜数年,然终不解内家之理,何为内劲?如何便是拳道相合?又是如何打人的?如张玉书一拳将牛肋连根拔起的力量是如何练出来的?又是如何发出来的?虽每日练功不辍,然自认终究不过是一拳架子而已,除了每日出几身汗外全无用处。直到遇见吾师李贵江先生(也即张玉书先生弟子),谆谆教导顿解吾心中疑窦,二十年所学所练豁然贯通,再观孙公禄堂遗著,则如煌煌明灯在前,不稍有丝毫疑惑也。
对于形意拳的易骨、易筋、洗髓和明劲、暗劲、化劲,所谓三层道理、三步功夫,早已是尽人皆知。郭云深说:“明劲易骨,即形意拳之明刚也,必练至六阳纯全,刚健之至。”尚云祥说:“再给我二十年阳寿,我就再打二十年明刚!”此皆何意?现在普遍的理解,认为明劲就是明明白白的劲,只要入门按规矩练形意拳,发出来的劲就都是明劲。那么为何以尚云祥之彪炳辉煌,晚年还孜孜不倦地打明劲?什么又是六阳纯全、刚健之至?形意拳的内劲又是什么?明劲的劲与内劲的劲有什么联系?孙公禄堂云:“所谓虚无一气者,乃天地之根,阴阳之宗,万物之祖,即金丹也,亦即形意拳中之内劲也。”这个虚无一气又是什么?
很多人认为民国前辈的著作写得太玄乎,甚至还有说他们忽悠人,用易学的名词来粉饰自己的文章。其实大家看过孙禄堂的、李存义的、薛颠的乃至更多民国武术家的著作,几乎都是言必称易理,那是不是所有的民国武术家都在忽悠人?其实是传统文化断层造成的,像四书五经这些过去的文化基础课现代人已经没几个真懂的了,又怎么能看懂前辈们的著作呢?何况这些著作都是前人自己练出来后在至高境界上写出来的体会,如今又有几个能达到人家那个水平的?所以,自己不懂不能就说前人是忽悠,而是要反躬自省,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明白。
形意拳是一层功夫一层道理,练功必然带来身心的转变,你到了那个程度回头一看前人的著作,才明白古德之不我欺也。在这之前,师父是传艺不传理的,因为内家拳是拳道相合,靠后天聪明琢磨思考是永远弄不明白的,要靠先天智慧不思而得。只要师父是明白人,把你看得真真的,一步步你也会走过去,到地方自然也就明白了。所以修习内家拳聪明人是要不得的,得要踏实本分人。笨一点没关系,如齐公博笨到只会三体式,最后也练出来了。
无论明劲、暗劲还是化劲,是内劲三个不同程度的表现形式。明劲易骨,是指将周身散乱之神气收入丹穴,所谓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,神意入骨,后天之精气便走入骨髓,则髓渐满,骨渐硬,又称“日增一纸”,骨密度越来越大,体会双臂则如绵中裹铁,周身骨骼皆愈发沉实坚硬,而身体则如阳春天气一般逆反回真愈发雄健,身心便会生出一种浩然宏大之反应力,此力便是明刚。过程中首先是做到内开外合。内开首先是开胯、开肩,周身骨节一一打开,气血才能入骨。从易理上来讲,这是人体一个逆反回真的过程,也就是说你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年轻了。所谓六阳纯全,刚健之至,是用卦象来解释这个逆反回真的过程。婴儿刚出生头半年的状态是乾卦、也即六阳爻的状态,而后随着生命消耗阴爻逐渐占据阳爻之位,到了五十左右先天阳能就耗尽了。内家拳是顺中用逆、逆中行顺,以道之理贯穿的拳,把消耗掉的阳能再补回来,那么阴爻一点点褪去,阳爻一点点回归,六阳纯全就是又回到婴儿出生那个鲜活的生命状态,也即乾卦。拳法走到这,明刚练完即走入暗劲。
记得《武缘人生》刊登过尚云祥先生关门弟子李文彬的一篇回忆文章,里头提到当时一个日本人回国撰文,说尚云祥的功夫只要人挨上他就飞出去了,这个效果就是明刚的极致。所谓硬打硬进无遮拦,不是说我两眼一闭冲上去拼命,你得出了明刚身上有了这个功夫,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当者皆糜,谁也接不上拦不住,才是硬打硬进啊,而明劲阶段就是练这个出这个。尚云祥一米六不到,孙禄堂一米六五,孙存周一米七,郭云深、李书文都是小个子,他们怎么能出那么大功夫?就是要靠传统武学拳道相合的方法,把身体的本钱不断做大。我们学拳学什么?主要就是学这些个方法。所谓法不传六耳,必须是师徒间口传心授,所以有志于传统武学第一个就是要找到明白师父,自学是要不得的,越是聪明人、越是爱琢磨的,越容易把自己练坏了。
张玉书先生给唐山孙氏拳门留下的不只是孙氏三拳的原始风貌,还有孙氏一门崇尚实战技击的风尚,此类故事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,有兴趣的可自己去查问查访。为什么如今传统武术给人不能实战的印象?一个是打法的失传,第二个是不来真的。传统武术练法是转变身心,打法则另有一套,谁要是觉得怎么练就怎么打,那情等着挨揍。所谓不来真的,就是对抗性太差,私下里讲手与实战搏击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练从练中来,打必须从打中来。你拳练得好,身上功夫大力量足,但动手不一定行,因为你还要通过大量高水平的实战技击来转化自己的功夫。比如站着不动一拳可能有一千斤的力量,但是零点几秒内一个高速的进退,能不能发出力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更何况实战场景远非这么简单。所以提高技击水平没有别的路子,就是多打,而且要不断找更高水平的人去打,逐渐的才能把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,最后化繁为简形成自己高效的必杀技。八极拳李书文一辈子就半招猛虎硬爬山,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,这都是化繁为简的大家。记得李师桂江曾经激励我:“天天自己关起门来练,不出去打和坐屋里瞎想没区别!”于是我去找专业的搏击运动员练手,和部队里的侦察兵练手,只有实事求是地真打实凿,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暴露出来。有关我这方面的故事曾经发布在新浪博客上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。打得多了,自然水平也就慢慢上来了。哪方面暴露出问题了就有针对性地去练哪个方面。过去徒弟练成了师父要带着走三年江湖,就是多看多打,逐步走向成熟。
总之,传统武学于殿堂之上是没有血脉了,民间传承则大多零散,尤其是打法失传,而练法中拳道相合的部分也因几十年被打击为封建糟粕而流失殆尽。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客观现实,但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血脉都被阻断了,民间还是有相对系统的正传在流布。当年上海的支燮堂先生临终前嘱咐徒弟要多收学生认真教学,早晚会出像孙禄堂那样的人物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
文章出自于郑州飞龙武术馆(原少林武术馆),转载请注明:更多武术相关敬请关注
http://www.flwsg.com/